对于一个17岁的高二学生来说,运输三公斤毒品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昆明市检察院未检处又该如何引导他认识错误和矫正认知呢?
昆明市检察院未检处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运输毒品案件中,发现主犯小李只是一个高二学生,还是家人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做了一单大“买卖”,而且还有非常桀骜不驯的另一面。
小许的父亲在他幼年时常常对他和母亲实施家暴,母亲难以忍受,和父亲离异。小李在初中时在父母居住的城市间反复转学,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父亲的再婚让他彻底失望。为了不再依赖父母,小李决定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赚钱,于是他铤而走险,做起了毒品生意,通过玉溪的网友在境外购买大宗毒品,伪装成茶叶,通过快递邮寄到他所在的S省,没想到被昆明机场公安发现邮件有异,赶赴S省将前来接快递的小李当场抓获。面对100多个前来抓捕他的防爆警察,小李一把抢过警棍,还打伤一个警察的面部,最后被从S省带回昆明羁押。未检检察官在讯问他时,小李避重就轻,谈起父母却又神色黯然。
对这样一个存在严重认知偏差的犯罪少年,应当如何进行认知矫正,让他明白毒品的危害性,确保不再犯罪、危害社会呢?
昆明市检察院未检处委托了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的王英老师来到昆明,对小李进行心理测评、风险评估、人格甄别和心理疏导。本案有别于前两起暴力犯罪的心理矫治,王英老师熟悉案情后计划从关于毒品的认识、对于金钱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认知调整。由于此类案件的心理测评和认知矫正在国内尚无先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所以矫治难度较大,非常具有挑战性。
4月19日上午9点半,在侦查人员的协调下,我们顺利进入看守所谈话室。当小李被带出来时,他显得有些诧异和戒备(毒品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有较高的警惕性)。由于前期未检检察官已经和小李有了良好的沟通,所以王英老师特意让她来介绍自己的身份。
通过风趣和幽默的交流方式,王英老师和小李建立了9分的链接。当问及是否想念父母时,小李一边低头擦去泪水,一边固执的说“请不要提我的家人”。在这种状态下,王英老师尊重小李的意见,转而和他沟通案情。小李说起他如何酷爱炫技,想买一辆豪华摩托车,但不愿向父母开口。于是他试图通过贩毒来快速赚钱,满足自己的愿望。
针对他想快速赚钱和以为贩毒最多关一两天就出来这两个错误认知,王英老师展开认知矫正。
首先,针对小李认为贩毒被抓住可能只被拘留一个晚上的错误想法,我们先问他是否知道吸毒的危害性?通过南京饿死女童案的母亲为了吸毒饿死两个女儿的案例入手,一层一层深入分析,让小李认识到毒品对人的危害,以及国家为什么要严禁毒品,严厉打击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小李说,以前只知道这个东西有害,但不知道这么害人,以后绝不会再做和毒品有关的事儿。
针对他想要快速赚钱但却不考虑手段合法与否的错误认知,我们从金钱的意义、如何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金钱、如何量入为出地安排自己的消费等方面进行引导,告诉他不能为了赚钱而去伤害他人、伤害社会并导致自己失去自由。小李最后得出结论:“在自由和钱之间,我宁愿选择自由。我绝不会再用违法犯罪的方式去赚钱,让自己失去自由。”小李流着悔恨的眼泪说:“现在才知道,遵守法律就像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守法的话自己就会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当再次问到父母时,小李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抗拒谈父母,其实他还是蛮想念父母的。我们答应他会尽力联系他的父母来到昆明与他进行亲情会见。小李顿时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他说:“奇怪了!抓捕我的时候我都没哭,今天怎么我就哭了呢?”说完他又笑了。我们知道,那是他在我们大家的引导下顺利完成认知矫正后的轻松和喜悦。
在小李完成认知矫正并平复了情绪后,王英老师又趁热打铁,让小李及时完成了心理测评量表的填写,以便准确掌握小李的心理状态以及精准帮教点,为后期继续跟进精准帮教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