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杨迪,昆明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一科科长。曾获昆明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及十佳辩手,五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被评为昆明市禁毒先进个人。2015-2017年获昆明市依法治市先进个人提名,全省未检业务标兵,全省未检优秀个人,全省先进检察人员,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云南省十大法治新闻人物;被授予全国未检业务能手、全国未检先进个人等荣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云南儿童保护与转介机制多学科专家小组成员。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我的检察生涯已经进入第21个年头,从侦监到公诉再到未检,从严厉指控犯罪的公诉人,到努力成为一名爱心和匠心兼备的未检人,我一直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时光不断磨砺一个人,让人成熟和成长,在四年的未检生涯里,我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厚重,感受到重塑生命的意义,我为自己从事的这份有温度的工作,为自己也是一名有爱的未检人而欣喜、自豪。
缘起未成年人罪犯
2007年,我还在昆明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三处主办毒品案件,有一天,我收到一名运输毒品的犯罪嫌疑人从看守所写给我的来信,信中他感谢我在提讯时那么认真地倾听他讲他和他的家人、他的成长和理想,还鼓励他考自学考试,字里行间,是非常真诚地感谢和对成长热切的渴望。这封信让我有些忐忑,一方面我很想帮他,但那时我们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案件都在办,完全不懂得何为少年司法何为帮教。提笔回信,同事们说你怎么还跟一个犯罪嫌疑人通信啊。犹豫再三,我很简单地给他回了一封信,很教条地告诫他以后一定要好好劳动改造,重新做人之类的话,没有过多交流。这件事之后,我再也没有收到他的信件。后来的时光里,我每年都在一百多件公诉案件的办理中忙碌穿梭,隐隐约约,我还是会不时想起那个孩子,如果当时,我和他一直保持通信,一直鼓励他学习,他现在会怎样呢?这个心结伴随了我很多年。
未检工作的灵魂是帮教
2013年3月,很偶然的机会,我被调到未成年人检察处工作,在这个新成立的部门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陌生和新奇。那年4月,有幸参加了全国未检业务培训,聆听了宋英辉、姚建龙、张寒玉、吴燕等专家的授课,瞬间感到这份工作完全不同于侦监和公诉业务,它的理念不同、对象不同、规律不同、方法不同,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方法去对待。未检人应当关注行为人而不仅仅是其行为,应当关注行为人的回归而非对其进行惩罚……阅读《法学的童真》、《少年司法通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等论着,关注各种未检微信公众号,成为我每日的必修课。我很快领悟:在准确把握案件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帮教才是我们工作的核心。在一个个案件办理中,我开始关注案卷背后的一个个具体的人。阅卷时,我一张张仔细翻看他们的照片;提讯时,在问清他们案件事实之后,我会花一个小时与他们聊天,问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直到我认为自己已经差不多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和个性特征。每次结束提讯前,我都会跟他们说一句:“希望你能给我写信,我的地址是昆明市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处,我叫杨迪,记住了吗?”大多数涉罪未成年人都会在不久之后,寄来信件给我。每当这时,我就知道,我和他们之间,信任的链接已经建立。他们在来信中,或叫我姐姐,或叫我阿姨,或者告诉我一些烦恼和忧虑,或者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期许。回信,变成我繁忙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未检工作头绪繁多,分分秒秒都舍不得浪费,但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却是不能省去的。有时候,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对于一个失去自由的少年,就像照亮他人生的一束光。也是在这样的互动之中,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特殊意义,它给罪错少年鼓励和引导,把他们从错误的深渊一点一点往回拉。我们昆明市检察院未检处受理的未成年人案件,大多为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判处的刑期从三年至无期徒刑不等。在这个群体中,真正主观恶性十分恶劣的仅占极少比例,大多数未成年人是因为家庭监护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缺乏、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多数是一时冲动下的激情犯罪,或者价值观偏离实施的毒品犯罪、财产犯罪等等。有情绪障碍、品格障碍等现象者常见,但有人格障碍特别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仅占少数。对于情绪控制能力弱、价值观偏离的涉罪未成年人,纠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偏差并非易事,但只要不放弃,施以多元的方法,也有很多成功回归的例子。这就表明,我们的帮教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2013年我经办了一起案件,对案件中两名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做了附条件不起诉,在去看守所宣布附条件不起诉决定时,我邀请驻所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参与了宣告,社工和心理咨询师专业的帮教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可不可以邀请他们参与本案的监督考察?这个设想得到了处领导的支持,于是我开始在个案中与社工合作,委托他们对两名被附条件不起诉人进行为期半年的监督考察。社工多元、丰富、专业的帮教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两名未成年人,一名回归校园,取得优异的专业成绩,另一名与继母和父亲的关系缓和,搬回家住,找到了喜欢的工作。2014年初,昆明市检察院未检处正式与昆明市红嘴鸥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将部分案件的社会调查、心理测评、心理疏导、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等工作委托给社工进行。社工的加入,为我们的未检工作助力不少,在我们的带动下,基层院也纷纷与对应的社工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目前昆明市已经成立13家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未检部门与社工机构联合,进一步增强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力量。
未检的专业素能很重要
初来未检的头一年,我发现自己热情有余,专业性却很欠缺。一是理论框架的搭建还不够完整,少年司法理念的把握还不够准确, 二是各项专业技能还有待提升。作为一名未检人,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是必备的。比如与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的沟通中,仅凭爱心和热情还不行,还需要理性思维和沟通技巧。2014年,我参加了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连续三个月周末无休,通过了资格考试,还参加了沙盘游戏治疗等实操课程的学习。心理咨询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重压之下,自我调节,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态,也掌握了与涉案未成年人沟通的技巧。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我在少年司法的知识海洋里,静心阅读,吮吸营养,感到无比快乐和充实。2015年,我参加了全省和全国的首届未检业务竞赛,从备赛到参赛的过程,克服了很多困难,在集中学习的四个月里,我逐渐将少年司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个过程的学习积累有效地指导了我后来的办案实践。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未检人,还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要能说、会写、善沟通,还要敢于创新,富有责任和担当。未检工作需要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一次次法庭帮教,一场场法治宣讲过程中,我的语言更加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宣讲效果也越来越好。未检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我们是市级院,承担对下指导的任务,撰写材料的工作比较多,我从不会写到渐渐学会站在全市的高度,撰写各种总结、调研、信息和宣传材料,四年来我共撰写了数十万字的材料,在写作的过程中,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向也越来越明确。未检工作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我们需要走出去、请进来。需要积极地与家长、学校、团市委、关工委、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衔接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工作中我乐于沟通,主动联系,深切体会到多部门合作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未检工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与未成年人的交流,常常需要组织各种活动。无论是一般预防中与学生们的互动,还是特殊预防中与涉罪未成年人的团辅等,都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四年的厉练,让我在与孩子们沟通时更顺畅。
探索和创新精神是未检工作的源动力
未检工作很多都没有先例可循,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创新。作为一名承办检察官,我也遇到过到底要不要做附条件不起诉的纠结和困惑。2014年,为了评估一名14岁少年的思想状态和人身危险性,经汇报领导同意后,我尝试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艾森克儿童情绪稳定性量表对其进行心理测评,评估结论显示该未成年人系情绪障碍,若辅以专业方法,被矫正的可能性极大。这个评估结果增强了我的内心确信,我的意见得到了检委会的赞同,这起案件最后做了附条件不起诉。此后有五起个案,我都引入了专业心理测评方法来辅助办案。到现在,全市两级院未检部门普遍引入心理测评作为办案的重要参考。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还有2013年我刚到未检处不久办理的小张的案件。我们对小张作出了起诉决定,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从受案开始,我通过信件交流、团队辅导等方式对他进行持续帮教,与他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2016年5月2日,小张在刑满释放后因为回归社会不畅站在27楼准备跳楼自杀,家属在哭劝,他说我只见未检姐姐,当时正在休假的我,立刻赶去,赶去的路上在电话中劝说他,阻止住后,怕有反复,次日又对他开展了心理危机干预,成功化解了他的自杀危机。此后,通过积极争取,我们未检处为小张提供了六次后续心理治疗,现在他成为了一名健身教练,自食其力,完全融入社会。心理测评、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未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6年,昆明市检察院筹建“关爱青春”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基金,该基金的成立可以解决当前政府购买服务未能实现所带来的资金困难。领导安排我拟定基金管理章程,对我而言,这的确是一项跨行业跨领域的新挑战。没有退缩,我挤出业余时间去学习基金的相关知识,并请教云南同行公益基金会、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领域的很多专家,终于理清了基金管理和运行、监督的流程,在规定时间内拟定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和文件。
2017年1月,在办理一起缅甸籍未成年人运输毒品的案件中,我尝试为缅甸少年小熊和他的母亲实现了一场跨国亲情会见,经过为期十九天的努力,通过与临沧市镇康县出入境管理大队、官渡区看守所等单位多方协调,终于让小熊和妈妈见上了一面,亲情的感召让小熊坚定了改过自新的决心,会见结束后,我和小熊的母亲一起商量制定了对小熊的帮教方案,本案对于外国籍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四年来,我发现对于被羁押在看守所、未管所的未成年人,帮教缺乏支持体系、缺乏相应规范,由于社会力量通常进不去,他们得到的关注太少。这部分少年,若矫治不好,将真如马汶.沃尔夫岗预测的百分之六定率那样,他们未来可能犯下更为严重的罪行,国家和社会将会为之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犯的再次犯罪,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2016年,我向领导建议发起“向日葵青春课堂”,与同事们一起,带着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每个月走进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对昆明市检察院起诉后在省未管所服刑的未成年犯开展帮教,我们以法治教育、情绪管理、国学教育、文化艺术、团队辅导等多种课程,对未成年犯进行持续帮教,目前已完成十三次授课,未成年犯的心理和行为有了非常积极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关注、观察、见证、陪伴了他们的成长,在付出爱心的同时,我们用平和、理性、持久、稳定的帮教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未检工作,每天都会有感动和激励发生!我很庆幸,和那么多优秀的未检同仁一起并肩前行。用心引领,用爱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法治阳光,是我们未检人的使命。精心办理每一起未检案件,教育感化每一个涉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每一个未成年被害人,是我们的职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心匠人,将人生过得宽阔、斑斓、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