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首页>检察文苑

        秋天里的扶贫故事

        时间:2020-10-09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时令已过秋分,一场秋雨后雾气弥漫于山间,天已渐凉,似乎寒冬也不远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是,在这个冬天,全国人民将奔向小康的幸福大道。
         
          在野草丛和树枝中寻找着老路,喘出的气瞬间就在空中液化,露水一滴滴地渗入袜子中,不一会儿就会有一只蚂蟥钻进裤脚。走了三个小时,终于再次到达了柏坡林村,这次是带第三方来复验易地搬迁拆旧复垦复绿情况。
         
          村庄的小道上,青蒿已没过人头,路边一只布满青苔的鞋子才能看出这里曾经有人类活动的轨迹。放眼望去能见到的几个山头均无人烟踪迹,界马村的16个村小组中已整村搬迁出了9个。
         
          山脚下,村庄被青山环绕着,一条溪流绕过村口奔向金沙江,石桥上一辆乡村水果蔬菜售卖车播放着《小苹果》慢慢地驶向村庄,家家户户都通了水泥路,路两侧的房子或是一层砖木或是两层小洋楼,远远俯视下去颇有小镇的味道。房前屋后的地里种满了花椒树,已形成产业规模。
         
          2019年,我刚满试用期,是宁蒗县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助理,在调整驻村工作队时,我主动请缨,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一边怀着脱贫攻坚是纸上脱贫还是数字脱贫等等之类的疑问;一边想着,作为一个老百姓的孩子,我要实实在在的为人民群众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就这样与界马村相结识了。
         
          2020年3月,我开始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这个24岁的小伙子能胜任吗?能带领我们前进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在村民质疑的眼光中与界马村一起成长。
         
          界马村地处县城南端,距县城73公里,平均海拔2340米,属深度贫困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2014年综合贫困发生率为43.6%,全村常住人口为482户182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237户1037人。
         
          “易地搬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太阳就快要落山了,一个年近50的彝族妇女,将棕色的披毡铺在一排木篱下,旁边有几颗被牛啃过的野草,蜷缩着身体享受着高山之巅最后的一点阳光,然后进入寂静的黑夜里;清晨,一位老人在寒气中哼着古老的唱腔起来,半破的火柴皮划了好几次才引燃,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日复一日,高山彝人特有的纯朴、善良和“贵族精神”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显得很苍白、空虚和力不从心。
         
          根据界马村海拔落差较大、山高坡陡的地理特点,对于王利马、高明等土地贫瘠、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9个村实施了整村易地搬迁。其中易地搬迁分散安置了19户、进城安置了71户、同步搬迁了26户,共从大山中搬迁出了116户。
         
          我的挂钩户卢史哈家也搬进了城中,前不久家访时他说,我在物流公司打了一年工,经过一年的摸索,我现在接手了这家物流公司,我很后悔一直被那几块贫瘠的土地绑在大山里,要是早点出来闯一闯就更好了。
         
          在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出行、用水、看病、上学问题逐一得到有效解决,搬迁户生活条件显着改善;因地制宜发展了扶贫产业,增设了扶贫车间,同时鼓励农户外出务工,目前达到了户均一人外出务工,贫困群众端稳了饭碗,告别了闭塞、落后的大山,在城市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和时代价值。在迁出地,实施了拆旧复垦复绿,植被逐渐包围了往日的村庄,一幅扶贫和生态保护一举两得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形成规模化的花椒产业
         
          结合界马村的地理环境,着力打造花椒产业形成规模,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除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1至2万元的产业奖补外,免费向所有农户发放了花椒苗木,农户还可申请产业5万元以内的免息小额信贷,同时聘请了专家就花椒栽培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
         
          目前界马村共种植了9000余亩花椒,到了8月份,每一块地里都是红彤彤的花椒,就像这花椒的颜色,村民的日子在产业致富的路上越过越火红。
         
          卢尔布家因妻子重残,屋里屋外仅靠他一人支撑,被列入了边缘户,我们从产业发展、农村低保保障等方面对他家制定了帮扶措施,前不久卖完花椒后他跑过来跟我们说:“政府发给我的花椒今年都结果了,今年我的花椒卖了10000多元,还养了三头肥猪,白油豆还没收,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家的帮助。”
         
          家家户户住上好房子
         
          一栋又一栋的砖混、砖木结构住房在额头上的汗水和上扬的嘴角中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搬进了只听说过却从未住过的砖房。
         
          这背后是国家对147户就地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奖补3至4万元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对89户非卡户奖补1.2至3.5万元实施了农村危房改造,对38户非卡户奖补2.2至2.4万元实施了抗震房改造。
         
          村民加则尔敌说道:“我们告别了屋外下雨屋内飘雨,屋外吹风屋内落灰的房子,我的父母在分家的时候都给不了我这样的一栋房子,党的恩情是永远还不完了。”
         
          2019年,沙中华等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交通不便无法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时,村委会干部和工作队一人帮建一户,同时县检察院向每户农户补助了1万元的马帮运输费,按期为7户卡户建造了安全稳固的住房;杨日打户,因无法消除曾登记在名下的一辆机动车,不能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徒四壁,不通路,同时供两个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上学,我们在“户户清”中排查出后,对他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措施:向挂联单位县检察院和市财产保险汇报后争取了5.5万元奖补资金,4万元用于建造一栋砖木结构住房,1万元用于产业发展,0.5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改造,对上学的孩子实施了农村低保保障和临时救助,鼓励杨日打外出务工,同时为他家挖通了毛路。
         
          教育兴则宁蒗兴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富脑袋了才能更好地富口袋。县委书记杨承新在教育大会上说:“教育兴则宁蒗兴,教育才是宁蒗脱贫的长远之计。”教育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村民杨体伙说:“我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一直不敢外出务工,我的孩子现在一个在上初中,一个在上技校,我的苦不能再传递给孩子了,至少要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抬着头的活着。”
         
          这样的情况在凉山片区是屡见不鲜的,我们驻村后积极宣传“只有换脑袋,才能鼓口袋”,没有让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树立家长比收入,孩子比成绩的新风,今年全县小升初第一名和中考第一名均出在界马村,我们从拮据的工作经费中抽一部分来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绝不让一个在校生因贫困而上不了学,今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大学生罗某某同学双亲相继离世,只留下他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世界,在陷入孤独、迷茫、失落的困境之时,我们积极落实了各项救助和帮扶政策,向挂联单位县检察院党组汇报后向该同学捐款了8500元,并决定以后每年组织一次捐款。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村里建了标准化的卫生室,对大病实施了集中救治,对26类32种大病实施了专项救治,对慢病人口进行了签约管理服务,对所有农户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小病忍着成大病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99%的农户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同时医疗支出相对较大的还可以享受医疗救助、政府兜底保障,看不起病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所有农户都在家门口喝上了山泉水
         
          目前,全村均已实施过人畜饮水项目,达到了自来水入户。2019年3月,我们去到硝水坪村开展“户户清”工作时,村民反映存在缺水现象后,我们积极与水务部门对接,协调水源点,实施了人畜饮水项目,当水接入村内的那一天,一个村民兴奋地对时任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国松同志说道:“你们就是我们村的共产党,党的政策在这里落地生根。”
         
          好习惯让村庄变整洁
         
          村内通了水泥路,村庄有了保洁制度,公共区域变得干净了;家家户户都进行了无害化改造,院坝变得干净了,户内卫生有了显着提升;新建了垃圾收集池和焚烧炉,垃圾有了去处。
         
          2020年以来,我们逐组开展了人居环境提升、“自强、诚信、感恩”主体教育等入户宣讲活动,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利用“小手拉大手”活动、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爱心超市和红黑榜制度引导村民开展好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白天走村入户,晚上汇总资料、分析研判,在“白加黑”、“5+2”中推进着一项又一项接踵而至的工作任务。
         
          驻村扶贫以来,最大的遗憾便是因为一直在加班没能及时带母亲去看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夜已深,拖起疲惫的身躯行走在月光下,有时会不禁问自己:“我这么拼是为了什么呢?”但想到胡尔仟老人说:“我老了,但是我的党员没有老。”疫情期间我们组织党员捐款时,劝年迈且家庭相对困难的他不必捐款时,他说了这句话并强行将钱塞进了捐款箱;想到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使命感便又油然而生。看到村庄一天天地变好,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心里默念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Copyright©2011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409号 邮编:650228 服务电话:0871-64993999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